close

鼓吹女台中電器行博士開拖拉機種田致富是反智新套路

網站新聞截圖

原標題: 鼓吹“女博士開拖拉機種田致富”,是反智主義新“套路” |新京報快評

瀏覽網頁,看到一則“海歸女博士辭百萬年薪,北京郊區開拖拉機種田,年年收入一個億”的新聞,一下子引發瞭我的圍觀興趣。在配發的圖片上,我看到女博士在農田裡駕駛著一輛拖拉機,春風笑靨,英姿颯爽,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耕耘。

簡介更是驚人——“18歲,她是上海高考狀元;26歲,她是劍橋女博士;30歲,她是外企高管;如今,她是北京郊區一傢農場主,帶朋友種地,帶兒子放羊,帶農民致富。”

這條新聞之所以“吸睛”,不僅因為主人公集多重身份於一身,關鍵在於這些身份構成瞭一一系列神轉折——她是狀元、劍橋博士、企業高管,卻甘願回歸土地,做一個農民;但這個農民又綻放瞭如此閃亮的光芒,年收入過億。

▲某網站新聞截圖

這麼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成功模板,一些還在為就業擠破頭的台中電器行推薦大學生看瞭,難免熱血沸騰,保不定就有人擼起袖子大拳一揮,也心潮澎湃地到農田裡無悔青春去瞭。

但如果真這麼做瞭,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電器行|台中電器行推薦可能真就入瞭坑。多點耐心找些其他報道看看,就會發現,所謂女博士“開拖拉機種地”“當農民”,壓根就不是那麼回事。

這名女博士回國以後,不僅有自己的雲計算公司,所謂的“種田”,也根本不是拿著鋤頭在田裡播種除草,而是開瞭一傢現代化的農場,“把互聯網的營銷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方式、技術方式一股腦兒塞到農業裡來,逐一破解農業不受資本青睞、缺人才缺市場這些傳統問題。”

所以,女博士並不是農民,而是一個為農民、農業服務的現代企業老板。而開荒、種地、蓋房子、開拖拉機,也隻有在“沒事的時候”才做。但這不叫種田,叫體驗生活。

▲網站新聞截圖

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自媒體為主)在做報道時,刻意截取那些抓人眼球的元素,對完整的事實進行切割裁剪,給人造成海歸女博士放棄高薪做農民的假象,硬生生把一個創業故事歪曲瞭成瞭打雞血的成功學范本。

精英、高管俯下身子種地擺攤搞養殖,開啟新的創業之路,本是正能量,也不過是個人選擇,但時下這類故事卻成為一些自媒體吸引流量打造十萬加的捷徑。除瞭女博士種地,類似的例子還有:

“女子大學畢業回村養牛,公司年產值4000多萬元”

“美女辭掉萬元月薪,扛麻袋收廢品把日子過成詩”

“不會做飯的23歲大學生創業賣燒烤一天收入四五千元”

“男大學畢業擺地攤日入千元,碩博士無比尷尬,一個月800!!”

……

細看報道卻發現,多數情況並非那麼回事,采寫者或是偷換概念,或是虛張聲勢,有的甚至根本就是些無法核實的洋蔥新聞。勵志與創富是假,忽悠流量才是真。

不否認一些眼光獨到又真正有能力的大學生或城市白領在在基層找到瞭機會,但他們的成功,可能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個人能力、傢庭背景、社會支持,都是重要變量,而有些東西是無法復制的。

一些人扭曲事實拿個案來忽悠大眾,是在向青年投喂“致幻劑”,讓他們以為靠種地養殖真能實現人生逆襲,但這僅僅是小概率事件。

有人諷刺這種現象:諸葛孔明也曾躬耕隴畝,我們是否可以說是農民靠種田開創瞭蜀漢大業?

任何時代,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話,那些出其不意的創富故事,永遠都充滿著獨特的魅力,吸引無數人神往。

但層層傳播會削弱故事真實,真相在傳播中會風幹斑駁。如果再有一些人煽風點火鼓吹那些不客觀的創業故事,不明真相的熱血青年可能就真的開著拖拉機奔向瞭迷途。

北大畢業的賣豬肉,劍橋畢業的來種地,這樣的人生看起來都很彪悍,也值得欽佩。但那種為瞭眼球刻意裁剪事實忽悠大眾的做法,卻是一種比毒雞湯更惡劣的成功學營銷,本質上也是一種反智主義的新變種。

文 | 王言虎
arrow
arrow

    fdt793rh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